当前位置:首页 >> 2019

我院作曲系姜万通教授在清华大学举办钢琴与室内乐作品音乐会

   发布日期:2019-10-10

我院作曲系姜万通教授在清华大学举办钢琴室内乐作品音乐会

20191010日,音乐万通·律动风雅颂——姜万通钢琴与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于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举行。音乐会演出了《戏韵》《空山赋》《我的目光只为你守望》等七部作品姜万通教授本人亲临音乐会现场为听众导赏。

d756e8241fdb4025beda6c664c51ff29.png

首先“亮相”的是获得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小型室内乐作品资助项目”支持的钢琴三重奏《戏韵》(创作于2017年),运用室内乐的形式来表现中国戏曲的声、腔、板式、唱念做打,使听众耳目一新。作品已中国人民大学洛克三重奏团的钢琴家张放、小提琴家程亚威和大提琴家王莹及其他重奏团体国内外演出十余场。演奏家们技术娴熟、相互配合默契,把中国戏曲音乐的“味道”演绎的惟妙惟肖。

《戏韵》演出进行时

萨克斯协奏曲《西北谣》(创作于2017年),根据陕西歌谣具有高亢尖利的特点,采用民间音乐中的脚夫调与赶牲灵等为素材,将萨克斯特有的音色与高超的技术技巧有机结合,表达了勤劳勇敢,聪慧睿智的西北人,唱着歌谣,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憧憬永住心中的美好愿该作品由中央音乐学院萨克斯演奏家杨桐教授及钢琴演奏家姚韵和宋萍萍共同演绎。

《西北谣》演出进行时

大提琴协奏曲《鸿雁》(创作于2014年)钢琴伴奏版,将国人皆知的蒙古族巴彦淖尔地区八小节的民歌“天鹅”作为主题,加入长调和舞蹈素材酣畅淋漓地发展成为完整的协奏曲的形式,其旋律优美动听,音乐大气,至今已有国内外多位演奏家演出百余场。当晚,由大提琴演奏家王莹与钢琴家张放的合作演出。

《鸿雁》演出进行时

《和》——为钢琴、小提琴与单簧管而作(创作于2009年),同年,在卡内基音乐厅世界首演后。作曲家在导赏中介绍道:采用“和”作为标题,寓意通过音乐作品,表达作者的一种愿望——即,把不同时空的某些东西结合在一起的愿望,同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东方与西方相结合,调性与无调性相结合,用“和”作为桥梁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这部由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家魏小凡、小提琴演奏家程亚威和单簧管演奏家李可思首度合作演出。

《和》演出进行时

钢琴独奏《空山赋》(创作于2011年),2017年由钢琴家张放在卡内基音乐厅首演 “赋”,既是中国传统文学体裁又是创作手法一;“空山”取空灵、空旷意境;空山赋,则取独吟独唱之意,欲以表达中国艺术中的“空、虚、散、淡”的境界。作品采用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通过典型的中国音乐句法等手段,运用延伸等发展手法,进而形成整体的“散点结构”,同时,将古琴的演奏法应用到钢琴上,使之产生一种不一样的新奇音响效果。钢琴家张放将作品的内涵表现无遗,悠然自得,闲散淡定,情绪起伏有序,和声色彩及音色多变,尤其是“独吟”段落模仿古琴的奏法更是出神入化。

《空山赋》演出进行时

最后是两首交响性声乐作品,我最亲爱的人我的目光只为你守望(创作于2013-2016年)。乐曲将中国音乐元素及其表现手段与管弦乐队有机的融合来加强音乐的交响性、戏剧性矛盾冲突,将独唱、重唱与厚重的管弦乐队缠绕、交织在一起,在音乐材料、音高组织、音色、音响、织体、力度等方面,形成时而强烈对比,时而此起彼伏,时而遥相呼应,时而咏叹,时而宣叙,时而如泣,时而如诉……在主题发展方式的处理上,采用延伸、延展与主题展开相结合的方法,将诸多现代作曲手段寓于整体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之中,将声乐与管弦乐队既构成对立的两极,又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此外,更多地运用复调(对位)手段,形成在不同时空的对话,纵横交错的情境表达,共同塑造具有表现力的音乐形象。

我院女中音歌唱家郝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男中音歌唱家杨毅教授演唱,其声音醇厚优美,配合相得益彰,时而浅吟低唱深沉,时而激昂高歌动情;姚韵与宋萍萍担任双钢琴协奏与声乐共同营造戏剧性与交响性的深邃与辉煌。

在导赏中,姜万通坦言:当代中国人,既要了解国外的优秀的音乐文化,更要欣赏聆听中国的优秀经典音乐作品。同时,作曲家要为“听众”写作雅俗共赏的作品,并将其推向世界音乐舞台。这是时代赋予音乐家的责任。

2019国际艺术基金小型重奏曲支持项目国内外巡演暨音乐万通·律动风雅颂——钢琴与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先后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歌剧厅、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俄亥俄托雷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大连大学、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音乐厅、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厅、清华大学演出,所到之处都受到听众热烈的欢迎。

(赵一帆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