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

交响·新韵——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青年教师交响乐新作品音乐会

文:作曲系    发布日期:2019-11-27

2019年11月26日晚,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青年教师交响乐新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上演。本场音乐会是由北京市教委“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中国音乐学院主办,天津交响乐团演奏,许知俊指挥。这个三年的“创新团队”项目从2017年开始,已经举办了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和新媒体国乐作品音乐会,本场音乐会是作曲系青年教师呈现在管弦乐创作中的最新成就。

本场音乐会共上演七部体裁多样、风格鲜明的交响乐作品,其中朱琳的《幻象》和谢文辉的《2049:I》两部作品颇具创新精神。《幻象》试图将音乐构建成一个开放的音响系统,触发听众的联觉,进而引领听众进入一个变化缤纷、万象多姿的音响世界。谢文辉的《2049:I》是为笙、打击乐和弦乐队而创作的。作曲家深受中国古乐“钟笙,与钟声相应之笙”的启发,从“古代-现在-未来”的视角出发,将充满仪式感的“钟笙(声)”作为核心素材,贯穿全曲,并将其作为一种跨越时间的精神信号,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连。作曲家利用“蒙太奇”的艺术思维,将原始的音乐材料分解成若干“蒙太奇”片段,通过并置、叠加、闪回等手法重新组合,从而在听众的意识中形成一种超越单纯意象的复合意象,表达了作曲家对“简省”、“并置”、“超越”等质感的追求。

袁昊昱的《单翅鸟》——为管弦乐队和男中音而作,取自中国著名诗人海子早期创作的一首极具浪漫情怀的同名诗作。这部作品将浪漫主义诗歌与表现主义音乐相结合,诗词语言同音乐的发展密切呼应。全曲从音乐创作者的角度出发,围绕鸟儿与自身、鸟儿与自然抗争而展开,作曲家通过音乐来思考海子短暂、丰富且悲剧的一生与鸟儿飞得再高终有落地的宿命,审视人与鸟的同“命”相连。

王珏的《矿工组曲之“我爸”》和温展力的《即便离去》两部作品共同表达了对亲人的深爱之情和对生死的思考忖度。作曲家将此曲献给其因工伤失去一只手臂的父亲和他的矿工家人们。乐队在演奏这首作品的过程中,时而张力十足、时而轻松愉悦,碎片化的音乐素材及“圣诞颂歌”的不协和曲调,表达了作曲家与父亲之间纠结不清的情感和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在温展力的作品《即便离去》中,小提琴演奏的主题曲调悠扬而婉转,通过弦乐器演奏过程中大量的吟揉拉奏表达了作曲家对亲人逝去的思念以及对生命的无限思考与感叹。

罗麦朔的琵琶协奏曲《天梯》和刘青的《生生不息》两部作品借音乐创作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天梯》以中国古典神话传说中的“三星堆神树”为主要参照对象,通过协奏曲的形式从不同方面表现这棵众所惊叹的神奇之树“世界中心”的重要标志,作曲家以此来暗合古蜀先人对太阳的信仰、直达天庭的向往及“登天之梯”的重要作用。《生生不息》受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表达了世间万物的生长繁衍、新旧更迭和永不停止。作曲家采用帕萨卡利亚的创作技法,在不断循环的主题之上进行变化发展,速度从悠缓到急速一气呵成,以此来寓意中华民族从天人合一的农耕文化,历经磨难直到今天以腾飞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作品在尾声又再现天人合一主题,寓意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守,生生不息。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项目负责人金平教授在音乐会节目册扉页中指出:“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青年教师是一支勤奋而富有才华的团队,他们的创作日趋成熟,并已显露出各自的艺术特点”。在这场首演的新作品音乐会中,七部交响新韵充分展现出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青年作曲家为艺术创作的不懈努力。七位作曲家通过音乐创作也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对人类世界的关爱和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