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与色彩——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精彩上演
方位与色彩——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精彩上演
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和北京当代乐团承办的“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在12月2日晚7:30在北京音乐厅上演。由项目负责人、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金平教授担任艺术总监。音乐会呈现了我校作曲系八位教师——王非、田景伦、Christopher Prosser、王东旭、阮昆申、杨金子、金平以及JoelHoffman(名单以曲目出演顺序排列)创作的八部世界首演或中国首演的室内乐新作品。
当晚演出的第一部作品是王非教授的五重奏《韵I》,这部作品是作曲家 “韵系列”作品中的一首。作曲家王非认为,最能体现不同地域特色的因素就是声韵和韵律,作品试图通过不同材料和音色手法来塑造属于自己的“韵”。管乐在音色、气息和演奏法方面,着重突出作品的主题内涵,使作品在形成个性化的韵味同时,也能清楚地体现出民族性或中国元素的气质。
第二部作品是田景伦创作的六重奏作品《大噪》(Macro-Sonority),“大噪”指内含无数声音类型的“宏大之声”,在这个巨大的声音宇宙中,具有千差万别的响法并行不悖甚至互生枝蔓、相融合一;作曲家受到频谱音乐、微分音音乐以及饱和主义的影响,运用微分音与平均律的对峙,产生出独特的音分摩擦和拍频效果。并利用对大量不同类型音响细胞的递增、衰减、生长以及衍化等手段,试图构建出一个深邃宏大且细节丰富的音响空间。
Christopher Prosser的作品<Perpetuum>的创作灵感源于作曲家对天体和生物的兴趣。“Perpetuum”在拉丁文中即为“永存”,意味着永无止境或不曾改变,另一个含义是“反复出现”、连续不断的出现,看起来就像无穷无尽。作曲家认为,这部作品并没试图模仿塞拉芬(Seraphim)的音响,而是从作者对悬浮的永恒、恒动中的天体描述中获得灵感。
随后上演的是王东旭老师的六重奏《跳跃与聚合》,作曲家认为跳跃、聚合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跳跃思维减少了逻辑控制,却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而聚合思维更加强调条理性和组织性。两种思维方式不仅影响了作品的材料构建、组织方法,更启发和丰富了作曲家对音色、音响的想象。该作品以六声音阶为基本音高素材,在不同的结构位置中,采用多种不同的呈示与展开模式。同时,音色、力度、音乐的呼吸和张力的变化,亦是作品中重要的动力核心。
中场休息后,第一部上演的作品是阮昆申教授的六重奏作品《远去的歌》,该作品创作于2020年,主题材料受到云南巍山彝族“哭嫁歌”的影响,主题核心为七度、小二度音程,作品涉及泛调性和不同调式的混合运用,如八声音阶、全音阶、微分音等技术手法,有意用了快、慢、快的对比结构。音乐委婉,熟悉而又古朴的旋律如同一首远去的歌,亲切、久远……
杨金子创作的《第七天》是一部五重奏作品,作品运用大提琴特殊定弦和特殊演奏法,利用特殊音色与乐器的自然音色相对比;在音高组织上利用微分音与自然音的对比来表达游走在生死边缘的挣扎。作品伊始的七声钢琴独奏有如七声丧钟,奠定了作品的基调。尾部同样采用钢琴独奏,但整体在高音区演奏一条纯净的旋律线条,来表达“第七天”后的升华与超脱。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金平教授创作的五重奏作品《南风》借用了福建民间乐曲福德祠的旋律片段,但对旋律做了较大的变形处理。《南风》在各个段落中最主要的乐思使用了不同的装饰手法,并以多种方式来强调和润饰音阶中不同的音。这部作品希望在借用民间音乐素材的同时能够展现出丰富的音乐形象。
当晚上演的最后一部作品是JoelHoffman教授的六重奏作品<Musicin Yellow and Green>。该作品的最初版本创作于2012年,由纽约霍夫-巴塞尔森音乐学院与亚伦-科普兰之家联合委约。同年春天,作曲家被邀请到亚伦-科普兰的住宅居住并进行创作。住宅被哈德逊山谷中的各种色彩所包围,落地窗外的一切景象都被黄色与绿色填满,作曲家陶醉于这震撼的色彩能量。这部作品就是一种对色彩感知的肖像,将这些色彩压缩在一个紧凑的、高能量的作品中,作品中的六件乐器的音色既对比又互补。这个扩大编制并重新配器的版本是作曲家为2020年12月在北京演出而创作的。
随着最后一首作品的谢幕,音乐厅掌声雷动,八部作品的精彩上演体现了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独立的艺术思考和迥异的艺术追求,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继承,也有放眼国际的视野和不断求新的精神。
担任音乐会演奏的是北京当代乐团(Beijing Contemporary Soloists),乐团成立于2018年秋天,是中国首支职业现代室内乐团。乐团宗旨是在广阔的国际艺术视野下,聚焦二十世纪以来的经典现代音乐作品,并大力推动中国当代音乐的发展,立志成为当代中国音乐新风向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乐团由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秦文琛教授担任艺术总监。当晚的八部作品在乐团成员张柏赫的指挥下,由高馨平(长笛)、姚舜(单簧管)、王温迪(小提琴)、于明月(中提琴)、莫漠(大提琴)以及谢子薇(钢琴)一同为听众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演出。
本场音乐会受中国音乐学院“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双一流’建设经费(20)-作曲系创作与研究提升项目”资助,旨在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促进人才队伍发展。音乐会的成功举办集中展示了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作品的创作水准、思想深度和视野广度,体现了作曲系教师队伍实践探索的努力。
文:田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