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韩兰魁教授应邀来我校举办学术讲座
2021年10月12日下午三点半,作曲家韩兰魁教授在教学楼703教室应邀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韩兰魁第五交响曲《河西走廊》创作思考”的学术讲座,该讲座是中国音乐学院“第十一届艺术实践周”作曲系举办的系列讲座之一。韩兰魁教授的第五交响曲《河西走廊》于2019年选入文化部中国交响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在讲座中韩兰魁教授以和蔼亲切的态度、幽默风趣的语言畅谈了这部作品的创作采风经历和心路历程,并将其创作的背景与所秉持的艺术理念与在场的听众进行了分享。
本场讲座由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缨教授主持,她对韩兰魁教授的生平和创作成就进行了介绍。韩兰魁教授曾任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副院长,现为《音乐创作》编委、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等职,他的创作体裁涉猎广泛,音乐风格鲜明,是我国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韩兰魁教授对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行了详尽的介绍:第一,服从内心听觉,坚持有感而发;第二,不局限在现代音乐或传统音乐;第三,每部作品要有自己的式样、方法,只要用好,任何一种手法都不过时。创新不是否定传统,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的重新发现。然后,他从河西走廊的地理特征与人文环境、作品的结构以及音乐创作手法三个方面具体讲述了该作品的创作情况及个人思考。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该部作品以河西走廊千年历史为背景,全曲由五个乐章构成,分别为《祁连山——我们的家园》、《萨娜玛——裕固族的歌》、《马踏飞燕》、《胡杨——缅怀勇士》和《永远的绿洲》。作品以绿洲、生态、生命为切入点,以历史、文化、记忆为乐思,以汉、藏、蒙古、裕固等多民族的音乐元素为符号,既有对往昔历史的追忆,又有对当前现实的思索和感叹,全曲表达了对河西走廊重新辉煌的热切寄望以及对祖国西部发展的美好祝愿。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构思并合成了五个人工调式及音列,并与自然调式进行了交替或结合性使用,极大丰富了作品的音响色彩,充分展现出河西走廊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第一乐章由序奏与再现的四个部分构成,描绘了宽阔而绵长的祁连山脉,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第二乐章在复三部曲式的结构中以“萨娜玛”(裕固族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口传文学,讲述了裕固族的历史与生活)的形式,即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了音乐内容,融入带有裕固族元素的旋律,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情。第三乐章运用回旋曲式的布局,以东汉出土青铜器的杰出代表“马踏飞燕”为切入点,主题试图描绘马踏飞燕生动的瞬间,以及西汉大将军霍去病保卫家国征战沙场的景象。第四乐章在三部五部结构的框架中,以一个固定的漫步主题,以及两个插部(分别表达对勇士的敬仰以及为纪念勇士而写的圆舞曲)颂赞并纪念勇士如胡杨般千年不倒的精神。第五乐章为奏鸣曲式的布局,主部主题中充满着生机的号角,副部仿佛表现出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唤醒生命与大地,全曲描绘自然壮美景观的同时赞叹河西走廊颇具魅力的人文风采。
最后,韩兰魁教授就师生们提出的地域性风格作品的创作手法,关于这部作品的创作策略,以及委约创作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他认为,作曲家的创作应该在尊重委约方对音乐表达式样选择的同时服从自己的内心听觉,坚持有感而发的写音乐。
文: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