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附中教学一体化建设——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系列公开课
5月15日下午,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与附中理作学科全体视唱练耳教师以及附中部分学生,在综合楼703教室开展“大学附中教学一体化建设——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系列公开课”第一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教学公开课与教学研讨会两部分组成。
首先由作曲系主任兼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高缨教授介绍了教研室的教学情况和强大的师资团队。作为曾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并拥有“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称号的专业,应将“大学附中教学一体化”的建设走在全校最前列。在2023年教育部发布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指出,要使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在各个层次上相互衔接,要将大学和附中教育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一体化”首先要实现“教学”的一体化,如何在附中阶段打牢基础,如何在大学阶段加强教学的“宽度”,真正做到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转化,需要我们统一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第一部分:教学公开课
本次公开课由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的孔奕副教授和附中理作学科的安翔老师担任主讲。
孔奕老师的公开课题为《中高级别乐理课开篇》。她展示了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如何了解学生的情况、复习学过的初级内容,如何结合谱例整合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以及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全程以提问的方式贯穿始终。孔老师分别展示了简谱、吉他谱、工尺谱、古琴谱、五线谱等不同谱式,从视觉上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整节课结合大量谱例分析、乐曲听辨以及音视频资料的讲解,让书本上的乐理概念瞬间“活”了,让学生明白乐理知识不光要能被“看到”,更要能被“听到”。
安翔老师以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歌曲“One day more”为例,为我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实际作品综合听觉训练课。安老师首先介绍了这次参与音乐剧实践课程的三十几位学生,他们来自附中高一年级的理作专业、中国乐器演奏专业和声乐专业的学生,分别担任乐曲改编、主唱、合唱以及乐器演奏。在音乐剧中由于受到剧情内容与角色塑造的影响,规定情境下的单声部或多声部视唱相比于传统教学中的视唱,更赋予挑战性。安老师声情并茂地演绎了作为一名视唱练耳老师,如何在实际作品中帮助学生解决“How to do”和“Why to do”这两个问题,如何理解不同角色赋予音乐的不同处理方式,如何结合角色内心诠释音乐。
第二部分:教学研讨会
教学研讨会环节由高缨主任主持,附中副校长袁昊昱首先发言。他认为,“一体化”既是“教研建设的一体化”也是“艺术实践的一体化”,本次公开课展现了在高缨主任率领下视唱练耳教学团队的高水平教学能力,也呈现出面对附中和大学不同年龄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学生,教师应有的不同授课方式。大学附中一体化建设对于整个学校、整个学科的教学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副主任左佳认为,平衡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每名教师须面对的永恒的课题,也是大学附中教学一体化建设中重要的课题。孔奕老师的教学严谨规范、思维缜密,偏向于“理论型”教学;安翔老师的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感强,适合年龄处于初中、高中的学生,侧重于“实践型”教学。两位老师刚好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无论是在大学阶段还是在附中阶段,音乐实践的拓展与教学大纲的贴合度都是我们在设计课程时特别需要把握的。
附中理作学科主任石莹、副主任贾悦都谈到在大学与附中教学一体化建设中,课程的整合不仅应包含各学段纵向的整合,还应包含各学科之间横向的整合。她们希望附中与大学能够建立一个“教学共同体”,在不同教学阶段维持相对独立的前提下,通过公开课、教学研讨、学术讲座等活动,来强化附中、大学之间的联系与协作。
与会教师们围绕着附中与大学的教学现状、教学理念,以及未来对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一体化建设的方向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专业建设,需要新的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式。本次活动为视唱练耳专业的“大学附中教学一体化”,建设了“大课堂”,搭建了“大平台”。只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专业建设,才能实现内涵式发展、高质量递进的“一体化教学”。知识无界,研讨不止!期待六月在附中举行的第二次公开课与研讨会,为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接力前行!
文:作曲系 郑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