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

作曲系师生赴武汉参加 “纪念第一届全国高等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经验交流会四十周年——暨2023全国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3-10-18

2023年10月13日至15日,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师生一行18人在系主任高缨教授的带领下赴武汉参加“纪念第一届全国高等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经验交流会四十周年——暨2023全国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研讨会”,全体师生在各个环节的活动中代表学校做出精彩的展示。

本次大会于10月13日上午在武汉音乐学院开幕,来自全国60余所音乐院校的师生齐聚一堂,共襄音乐基础课程的教学与交流盛会。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设有“专家论坛”、“师生论文宣讲”、“教师公开课”、“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展演音乐会”等交流内容。

高缨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表达了对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精心举办的会议表示衷心地感谢,她认为在过去的四十年,老一辈基本乐科专家为此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是我们的榜样,值得我们铭记;在未来她期望全国同仁能在基本乐科的教学与科研探索中继续努力,为中国音乐理论基础教学事业不懈奋斗!

在专家论坛第一场,作曲系原副系主任范建明教授带来了题为《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主题发言。范老师在发言的第一部分深情怀念了他的恩师谢功成先生,正是在谢老先生的倡导下才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高等音乐院校视唱练耳课教学经验交流会。在那次会上,交流了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宝贵经验,初步厘清了我国视唱练耳教学的基本思路,推出了一批可喜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为我国音乐基础学科的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树立了信心、明确了方向。第一届全国视唱练耳学术会议是中国视唱练耳基础学科建设与发展历程中,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范老师对未来学科的发展提了三点建议:要开拓视野、术有专攻;要贴近音乐,优化教学;要有多元思维,文化传承。范老师鼓励在场的年轻教师们,要继承学术传统、勇于学术创新。谢功成先生的精神被传承下来了,他的精神还要在一代一代视唱练耳人的身上得到体现。最后,范建明教授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作曲系主任高缨教授以《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音乐理论基础>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思路》为题发言。她表示,《音乐理论基础》是这次课程体系建设进程中8门专业音乐基础课之一,作为培养学生音乐基础素质与能力的核心技能课,如同理科中的“数学”,其水准关乎所有音乐类专业学生的音乐能力综合发展全局。高缨教授从《音乐理论基础》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两个方面进行阐释:首先介绍了课程标准建立的基础、内容与评价体系,并就1-5级整套教材作为本科“主干课程”,在教材定位、体例、内容与特色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然后,就如何将中国音乐可操作的训练形式与内容创新性地作为一个整体融入教材中,在旋律调式与节拍节奏方面作为新教材的一大亮点进行了具体的讲解。她认为,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音乐理论基础>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在体现基础课中西方音乐包容性的同时,应加深课程的思想性与文化内涵,在弘扬民族精神、张扬民族个性、体现民族特色、深化文化自信方面充分发挥音乐基础课在构建中国主体性音乐话语体系建设中的底盘和基石作用。    

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副主任左佳副教授以《探索建设“一基多维”式音乐基础学科课程群》为题,介绍了近年来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基础学科课程群建设的总体情况。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搭建起以必修分级课程为主干、八门选修特色课程为拓展的课程群体。每门课均体现出知识的交叉性、技能的交集性,专业的实践性。她提出未来课程建设应该根据基础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打造以发展音乐听觉能力为核心,向三大学科、十四个专业方向辐射的,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一基多维”式的课程群,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基础学科课程体系添砖加瓦。

在教师论文宣读会场上,赵苏副教授以《一个音也很精彩——谈“音状”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为题,分享了她的学术研究成果。她首先解释了“音状”即振幅包络的听觉属性,包含“音头”、“音腹”、“音尾”几个部分。随后赵老师结合图例与音响,清晰地介绍了音头、音尾的不同类型,让聆听者更直观的感受到了不同的音状对音乐表现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赵老师认为:“音状”是发展乐感能力的重要抓手,演奏者可以根据音乐形象、结合音乐表现目的,来控制一个音的发声全程,以培养学生拥有审美鉴别力的耳朵、具有审美判断力的听觉。

孔奕副教授为参会者带来了一节生动的“基本乐理”公开课——《中高级别乐理课开篇》。课程主要通过了解学生的情况、复习学过的初级内容,如何结合谱例整合知识点、明确本学期学习目标以及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全程以提问的方式贯穿始终,循循善诱,将知识点在师生灵感的碰撞中一点点引导出来,充分展现出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教学技巧。整节课通过大量谱例分析、结合音视频听辨以及谱例讲解,使书本上的乐理概念瞬间“活”了起来,让学习者明白乐理知识不光要能被“看到”,更要能被“听到”。

作曲系高缨教授指导的视唱练耳专业博士二年级学生王甜,作为会议唯一一名博士研究生,在硕博论文宣讲专场做了题为《关于中国乐理再发展的一些思考——以基本乐科中的民族调式教学为例》的分享。她的阐述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确定中国乐理的研究对象是具有独特稳定风格的中国音乐;其次,是明确中国乐理与中国音乐之间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最后,以基本乐科中的民族调式教学为例简要说明乐律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在中国音乐乐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她的发言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的讨论,大家的思维在交流研讨中得到碰撞和开拓。

14日晚,在编钟音乐厅举行的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展演和专场音乐会中,我院参演两首曲目,分别是我校作曲系本科生李青源创作的四声部无伴奏重唱曲目《神圣之光》,由张冰诺、尹琦证、张月萌、潘奕铭、张赫远、张蘅武、李开、单梁共同演绎,指导教师为高缨教授;以及李厚泽同学自创自演的《质数律动“5”》,指导教师为左佳副教授。

作为全场唯一的节奏曲目,《质数律动“5”》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高超的创作难度、精彩的舞台呈现,收获了现场热烈掌声;《神圣之光》是一首合唱作品,同学们在舞台上唱出了准确而纯净的音准、统一协和的音色、层次分明且比例得当的力度变化,音响丰满谐和。两首作品完成度极高,在全国同行中彰显了中国音乐学院学生在创作、排练、演出等各个环节上高规格的专业水准和青春风采。

我院作曲系通过全程参加武汉音乐学院举办的“纪念第一届全国高等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经验交流会四十周年——暨2023全国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研讨会”,加深了同全国各院校、专家同仁的友情,更收获了许多的宝贵教学经验,体现了老一辈音乐理论基础专家优良的传统和传承。会议中更展现了我院音乐理论基础教学团队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教学经验,彰显了作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在中国音乐基础理论教学领域的探索精神与引领作用。

(作者:作曲系 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