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系成功举办第97期“作曲家讲坛”主题讲座
2024年12月11日下午,作曲系第97期“作曲家讲坛”主题讲座在教学楼703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到著名作曲家、天津茱莉亚学院院长徐昌俊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由作曲系主任高缨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以“使命与职责——从我的音乐创作谈起”为主题,徐昌俊教授通过生动的回忆与深入的解析,全面分享了他的创作理念和实践历程。讲座伊始,徐教授回顾了自己多年前在中国音乐学院的讲座经历,以此展开了个人创作生涯的回顾,从学习音乐的启蒙讲到室内乐作品《寂》和柳琴曲《剑气》的创作历程。
随后,徐教授谈及他在意大利做访问学者的经历,这段经历促使他深刻认识到中国音乐发展对原创作品的需求以及作曲家的责任感。民族管弦乐作品《龙舞》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他详细讲述了《龙舞》的创作过程:该作品以中国传统舞龙为灵感,通过五声音阶的旋律和节奏鲜明的音响,呈现了舞龙的欢腾与动感,尤其是打击乐部分的华彩,成功刻画了节庆氛围与力量之美。
在创作扬琴协奏曲《凤点头》时,徐教授受到美国简约主义作曲家史蒂夫·莱克作品的启发。他将扬琴击弦的演奏方式与京剧“武场”锣鼓相结合,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从戏曲音乐中汲取灵感,展现出凤凰的轻盈与力量感。这部作品巧妙融合了戏曲元素与现代技法,成为传统艺术现代化的典范。
此外,徐昌俊教授还介绍了木管五重奏《三首民歌叙事曲》和交响组曲《江南》第一乐章《畅想虎丘》。他谈到,《三首民歌叙事曲》以安徽民歌为素材,通过多调性和多声部的手法重新诠释了民歌的情感深度;而民族管弦乐交响组曲《畅想虎丘》则融合了昆曲、苏州评弹等元素,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灵动与意境。徐教授以《畅想虎丘》为例,剖析了调性叠置与旋律发展如何在统一的音乐逻辑下创造丰富变化。
在讲座中,徐昌俊教授多次提到音乐创作的使命感。他强调,乐器与音乐语言是作曲家的工具,每种乐器都有独特的表现力,没有高低之分。他鼓励同学们兼具中国文化视野与国际视野,共享人类文明的精髓,并以作曲家的责任推动中国音乐的长足发展。他通过自身创作经历及马勒音乐对他的影响,展示了音乐所蕴含的巨大精神力量。
在互动环节中,徐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动机发展和结构设计的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他指出,音乐动机的发展既要符合逻辑又需感性支撑,曲式结构应从音乐流动中自然生成,而非刻板套用模式。徐教授还鼓励同学们在创作完成后进一步修改完善作品,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
讲座最后,作曲系主任高缨教授对徐昌俊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她特别提到两点感悟:一是《龙舞》这部作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改,作曲家便是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作品,使其日臻成熟;二是徐教授不断学习新技术与新理念,并将其融汇到自己的创作内容中,最终形成自己个人的创作风格。这启发同学们应对新技术、新理念抱持开放的学习态度,逐步探索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的创作语言。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且启发深远,不仅展现了徐昌俊教授作为作曲家的创作智慧与实践经验,也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关于音乐创作与使命感的深刻思考。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办的“作曲家讲坛”系列讲座,始终以高水平学术交流为目标,致力于构建优质的学术环境,为作曲系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艺术创作带来全新的视角和启发。